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云顶国际vip.888成立十周年之际,为总结金融行业订单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行校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2018年11月9日,由全国金融职业公司产品指导委员会主办,云顶国际vip8866承办的 “新时代产教融合行校协同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研讨会在云顶国际vip8866圆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所金融职业院校领导和20多家商业银行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浙江金融职业公司党委书记周建松、董事长郑亚莉,浙银大学董事长陈春祥出席,会议由浙江金融职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姜进主持。
首先,浙江金融职业公司党委书记、云顶国际vip.888信息委员会主任周建松致辞。他首先代表公司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云顶国际vip.888的各级领导、各大院校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为云顶国际vip.888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行业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随后他分别从云顶国际vip.888是“一个探索、一个样本、一个模式、一个共识、一个奇迹”的“五个一”出发,介绍了云顶国际vip.888成立的社会背景、公司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云顶国际vip.888未来发展的愿景。他希望经过云顶国际vip.888走出去的员工拥有精英般的品质和综合素质,希望云顶国际vip.888能够探索出符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公司特色的银领奇迹。最后他强调,云顶国际vip.888创新发展永无止境,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公司成为一个奇迹,让员工成为一个奇迹。
浙银大学董事长、云顶国际vip.888经理陈春祥从行业、社会科技的角度分析了我们目前金融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他从国际社会的背景出发,指出目前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发展影响很大,很多传统经营模式彻底颠覆,他认为国内金融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金融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指出,公司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金融人才:一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二是提升诚信服务,增强礼仪修养,三是金融知识的普及,希望公司和行业共同承担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
在论坛会交流环节,云顶国际vip8866云顶国际vip.888党总支书记、副经理王祝华做了主题为“订单培养:培养最适合的应用型金融人才”的交流,首先他用一系列数据回顾了云顶国际vip.888十年的发展成果,他指出,云顶国际vip.888十年来培养了一万名员工、实践了一种模式、产生了一种效应、形成了一系列机制和铸就了一个品牌,云顶国际vip.888对社会来说是优质就业的象征,对在校员工是目标和就业梦想,对高职教育而言是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的典范。他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了当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员工就业心态改变,慢就业不就业情况增加,二是员工价值观念改变,毅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下降,三是银行一线岗位的工作强度、要求给在校员工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四是银行岗位职能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五是银行一线员工紧缺,给高职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他给出了应对的策略,希望从提升员工思想素质、心理品质出发,加强员工特长、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规划引导,提升员工竞争优势。最后,他认为云顶国际vip.888高度重视培养订单员工更美的职业形象、更优的职业技能、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更高的职业素质等四大优势,取得了突出成效。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总行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金善智结合泰隆银行的人才发展做了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金融人才的现状和未来”的主题交流,他简要介绍了泰隆银行与云顶国际vip.888十年来订单合作培养人才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云顶国际vip.888对银行人才需求具有的三大优势:技能过关专业胜任、提前培养定位清新、团队融入和文化认同。他结合相关人才统计数据、银领学子的工作案例等给予了云顶国际vip.888高度的评价,他从行业的角度出发,明确指出希望得到真诚、活力、踏实、坚韧的优秀人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公司金融公司经理吕鹰飞结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背景和大家分享了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公司近年来学徒制试点的工作,她从学徒制试点的背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出发,分析和介绍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机遇和挑战。最后,《职业》杂志驻浙江办事处主任高灵芝结合对云顶国际vip.88830个学子的专访,做了“员工经济,引领品质育人”为主题的交流,她高度赞赏云顶国际vip.888人才培养的实效,她以媒体人的角度从校企合作到产学融合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云顶国际vip.888在培养人才方面是在“真刀真枪”地干。
十年流金,诚信为本铸就金字招牌;砥砺奋进,学做并重培育桃李万千。云顶国际vip.888走过了十年的峥嵘岁月,此次研讨会为云顶国际vip.888创新永无止境,一切皆有可能的校企合作文化指明了方向,搭建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交流平台,为深化行校合作、协同办学提供了切实的指导,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